[食品機械市場的發展前景在哪里?]
發布日期: [2021/4/20]  共閱 [507] 次

基于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日趨嚴峻,發達國家對食品機械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十分重視,都是從食品機械的設計制造做起達到食品加工的安全衛生。實現方式有兩條:一是制訂完善的食品機械技術規范;二是按照這些技術規范嚴格組織食品機械的設計、制造和應用。在這些技術規范中,最主要的是食品機械的機械安全與衛生要求,其內容涵蓋了食品機械的設計與制造、設備選型與配套、設備安裝與驗證等環節,這也是國際上食品機械研究、開發、制造的通行要求。其他國家食品機械制造業擬與國際實現接軌,必須符合這些安全衛生技術要求,它屬于食品機械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條件。

食品機械市場規模分析

食品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食品機械是為食品工業提供裝備的行業。我國的食品機械工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低到高,白手起家逐步發展壯大、完善起來的,已走過了近60年的光輝發展歷程。尤其在“八五”期間經引進、消化、吸收而自行設計制造的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有幾百項。“八五”期間,機械工業部提出行業發展六大趨勢,重點發展6類成套設備,5年共累計完成技改專項投資10億元。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立的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工業協會和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加強了行業管理,擴大了對外交流,每年舉辦中國國際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展覽會,吸引了各國廠商參展,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了新產品開發,現有產品中75 %是近10年開發的。進入2000年以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種類的需求以及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給食品機械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食品飲料機械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

2020年食品機械行業發展前景趨勢及現狀分析報告

第一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前,食品的生產加工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基本屬于傳統作坊生產方式。僅在沿海一些大城市有少量工業化生產方式的食品加工廠,所用的設備幾乎全是國外設備。而糧食加工廠情況略好于食品加工廠。此階段的工業化生產的糧食加工廠主要是以面粉的工業化生產加工為主。但同樣,面粉廠所用的設備也幾乎全是國外設備。可以說50年代以前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專門生產食品機械的工廠。

第二階段

50-70年代,食品加工業及食品機械工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全國各地新建一第二階段大批食品加工廠,尤其是面粉、大米、食用油的生產加工廠。在多數主要的糧食加工廠中基本上實現了初步的機械化工業生產方式。但同期的食品加工廠尚處于半機械半手工的生產方式,機械加工僅用于一些關鍵主要的工序中,而其他生產工序仍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與此階段食品工業發展相適應,食品機械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國各地新建了一大年的發展,使得國產批專門生產糧食和食品機械的制造廠。國內的食品機械工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是的國產食品機械基本能滿足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需求,為此階段實現食品工業化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食品機械工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

第三階段

80年代以后的改革年代以后,食品機械工業得到迅猛發展。這得益于進入第三階段,開放政策,隨著外資的引入,出現了很多外商獨資、合資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在將先進的食品生產工藝技術引進國內的同時,也將大量先進的食品機械引入國內。受此影響,再加上社會對食品加工質量、品種、數量要求的提高,極大地推進了我國食品工業及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進程及速度。此階段,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食品機械技術,使我國的食品機械工業的發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80年代中期,我國糧食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實施了第一輪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工程。經過這一輪的技術改造工程,食品工業全面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進入90年代以后,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工程。在這一輪的技改中,許多糧食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對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或直接引進全套的國外先進的設備,或采用國內廠家消化吸收生產出的新型機械設備。可以說這兩輪的技改工程對食品機械工業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食品機械工業已完全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

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食品機械行業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更多詳細分析,請關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食品飲料機械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相關關鍵詞
0511-86698026
在線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