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市農產品安全問題,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市農業農村局等5部門,建立聯合治理行動組織協調機制,深入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重點專項行動和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持續推進違法使用禁限用藥物、生產經營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落實監管責任,讓廣大市民安心食用農產品。
鎖定重點品種
強化檢測檢驗
圍繞農業農村部明確的11個重點品種(包括“三顆菜”,即豇豆、韭菜、芹菜;“一枚蛋”,即雞蛋;“一只雞”,即烏雞;“兩盤肉”,即肉牛、肉羊;“四條魚”,即大口黑鱸、烏鱧、鳊魚、大黃魚),建立“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個一”精準治理模式,重點指導我市兩大交易量大的農批市場開展快速檢測工作,其中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每日自檢200批次,黃沙水產市場從每天50批次增至100批次。
自今年7月開展行動以來,全市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共快檢食用農產品126.7萬批次,發現不合格品14143批次,合格率98.88%,銷毀處理不合格品1.9萬多公斤。同時,市局還委托市食檢所制定快檢工作地方標準,有序增加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項目,開展恩諾沙星、氧氟沙星等項目試劑評價工作。
推進信息追溯
嚴格準入管理
聚焦農批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重點對象,加強可溯源憑證等索證索票進貨查驗。
加強黃沙水產市場準入管理,指導黃沙市場完善入場車輛溯源系統,對進入黃沙水產市場新風港區的水產車輛,要求提前錄入產品、供貨者相關信息,生成產品二維碼,實行掃碼進場,收貨人通過掃碼生成進貨憑證,對產品及貨主信息進行查驗,確保產品來源去向可追。
以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為試點,配合農業農村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上傳、錄入承諾合格證等進貨信息,統一電子銷售憑證,把好市場準入關。
積極宣傳引導
共治食品安全
協調黃沙水產批發市場,邀請多家新聞媒體到該市場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報道,采訪檔主實際營業狀況和水產品安全保障措施,邀請專家講解水產品科普知識,宣傳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提升廣大市民對水產品的安全意識,提振消費信心,促進食品安全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