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干咳、以及氣促,并伴隨著乏力和食欲下降,因此需要充足的能量來增加身體的抵抗力。為了滿足充足的能量需求,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的原則:
建議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雜糧等;谷薯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并且具有保護蛋白質的作用。盡量做到粗細搭配,種類應該達到3種以上。其中全谷物包括紫米、小米、大黃米、黑米、糙米、燕麥等,富含B族維生素、脂肪酸,營養更豐富;雜豆類包括紅豆、綠豆、豌豆、蠶豆、蕓豆等;薯類包括紅薯、馬鈴薯、紫薯等,有助于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預防便秘,維護腸道健康。
保證充足蛋白質,主要攝入優質蛋白質類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魚、蝦、奶及奶制品、蛋、大豆等。這些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普遍較高,并且其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利用率高。蛋白質是人體內各種酶、激素、抗體和免疫因子的合成原料,如果攝入不足會影響組織修復,使皮膚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擴散,降低抗感染能力。此外,魚禽肉蛋還能提供多種微量營養素,比如鐵、鋅等,也有助于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蛋類各種營養成分比較齊全,推薦每天吃一個。奶類和大豆也同時富含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攝入奶類300克,大豆10克左右。
通過多種烹調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攝入,特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總脂肪供能比達到膳食總能量的25-30%。烹調應首選植物油,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入,比如花生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和紫蘇油等。尤其是橄欖油、山茶油中富含n-9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新鮮的蔬菜水果是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建議盡可能多吃。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選深色蔬果。其中橙黃色和深綠色果蔬可提供大量β-胡蘿卜素,其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于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當維生素A充足時,皮膚和機體保護層才能維持正常的抗感染能力和抵御外來侵襲的天然屏障作用。除此之外,果蔬中的還有很多植物化學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對于提高身體抵抗力也有一定作用。
水能夠參與人體新陳代謝、溶解運送營養物質、排出廢物和毒素。水分進入體內后,還可以及時補充腸胃道在對食物進行消化過程中所需的水分,使大便不燥結,容易排出體外,從而預防便秘。建議每天攝入1500-2000毫升,甚至達到3000毫升,多次少量。除了白開水,還可以選擇淡茶水,比如紅茶、綠茶、白茶、茉莉花茶、烏龍茶、普洱茶等。此外,蔬菜湯、魚湯和雞湯除了促進食欲外還有助于對抗流感病毒,也是不錯的選擇。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另外,煲湯時要少放鹽,喝雞湯前可以先把上面的油脂撇掉。
烹調中尋找加速康復。清洗是清除水果和蔬菜表面污物、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對去除農藥殘留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當直接生吃水果和蔬菜時,更需要清洗。不潔凈的食物會對身體抵抗力造成損傷,應減少因食物不潔凈帶來的新負擔。而辛辣食物也會刺激胃腸道,使腸道的蠕動加快,容易引起腹瀉,還容易加重對咽喉黏膜的刺激和疼痛。因此,建議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食水果或蔬菜應盡量洗凈。